
产品详情
今天上午,绍兴市公交集团召开2025年“新春第一会”,会议主要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省新春第一会、全市“六干争先促共富”作风建设大会、以及市轨道交通集团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回顾2024,表彰先进、树立楷模;聚力谋划2025,鼓舞干劲、再创佳绩。
市轨道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冬,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国荣出席会议。市公交集团班子成员、集团本级全体干部员工、下属单位班子成员、各类先进代表及干部员工代表参加。
会议现场表彰了2024年度“群团工作先进个人”“百佳优秀驾驶员、技术能手”“优秀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百佳优秀驾驶员、技术能手”“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综合先进集体”“双一流”等先进个人代表和先进集体。
集团运营管理部、安全监督部、公交第二有限公司负责人分别就推动“两网融合”、强化安全管理、提升运营服务等方面作表态发言。
市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尉丽君作了题为《迎新振信心,提气强韧劲,创新促突破,在稳中求进中奋力交出高水平发展的高分答卷》的主题报告,全面回顾集团2024年各项工作,充分肯定所获成绩的同时,对集团当前存在的问题也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年度重点任务,围绕五个方面对2025年度工作进行全面的部署。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公交集团以打造“未来公交”为总牵引,以“五大行动”为主抓手,全力以赴保稳定、惠民生、强产业,运营服务有了新跨越、安全管控展现新作为、降本增效取得新突破、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新格局、内部治理实现新提升……各项事业步履坚实、成果丰硕,公交服务质量蝉联全省第一,为推动城市发展书写下重要一页。
2025年,市公交集团要坚持“公益性+市场化”的经营理念,聚焦“两网融合、服务为先、提质增效、多元发展”的目标,持续在精细上挖潜、在转型上融合、在市场上突破、在理念上创新,在新起点上开创公交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局面。
要有清醒认识、执行力度和紧迫意识,对标年度工作任务清单,聚力推动线网重塑、做深“两网融合”、提升服务质效,确保高效完成各项重点工作。同时,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精益求精打造“平安公交”。
围绕国企改革的目标,以“提供更着迷和竞争力的公共交通服务”为导向,把握重点、打造焦点、突出特点,协同推进线网重构、服务提质、效率提速、保障提升、智慧提效等工作,全力推动民生公交高质量发展。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公交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要抓实、抓细、抓好安全管理,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主动防范和化解各类隐患,做到主体责任压到位、行车隐患控到位、教育培训抓到位。
2025年是集团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要挖空心思盘活存量、拓展增量,自我“造血”,抓经营、抓内控、抓赋能,逐步提升业务份额、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运行效率,助力公交降本增效实现新突破。
要坚持共识、共信、共行,营造更积极的干事氛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制度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车轮上的党建”公交党建品牌深化提质行动,优化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抓实分层分级教育培训。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公交融入市轨道交通集团大家庭后的第一年。公交全体干部职员要锚定方向、把握机遇、奋勇拼搏,铭记履职责任、推进创新变革、注重作风建设,锻造好一支“担当、专业、务实”的队伍,以再出发的新姿态奋力开创绍兴公交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市轨道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冬指出,2025年,公交集团上下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集团公司的有关部署和市民群众对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新期盼,以轨道交通与公交深层次地融合为契机,深刻认识高水平发展的三个“着力点”,积极打造“服务更优、效率更加高、面貌更新”的公交体系,为我市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谱写新时代胆剑篇作出更大贡献。
公交是服务保障民生的重要领域,轨道交通与公交的融合发展更是契合城市发展及市民群众对更美好出行向往的需要。公交全体干部要强化担当、提高能力、维护团结、做好表率,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敢想敢干,奋力在改革转型发展上争做排头兵。全体公交人要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上下同心、众志成城,从始至终保持迎难而上、奋勇争先、敢打必胜的昂扬锐气,团结向前进、一起向未来。
2025年要重点做好“三个一”,以更高的站位谋划落实好融合发展:一是打造运营服务“一张网”,统筹规划构建好“轨道为骨干、公交为支脉”的立体化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二是实现资源共享“一盘棋”,在场站配套利用、内部业务协作等方面加强对接,实现轨道与公交资源的高效利用;三是成为团结协作“一家人”。做好体制机制的加速融入,建立健全人才交流培养机制,提高干部员工归属感。
要通过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把状态提起来、把劲头鼓起来、把标杆立起来,大力弘扬对标看齐之风、高效落实之风、勤勉奉献之风和遵规守纪之风,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到公交运营管理全过程、各方面,以优良作风展现新作为,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此外,要健全激励体系,优化考核机制,通过“管理+技术”双序列,打通员工职业上升通道,丰富人才教育培训发展机制,永葆企业未来的发展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相关产品